中国嵩山少林寺官方网(少林寺官方网站)讯:“佛珠”,即“念珠”,是以线贯串一定数目的珠粒,于称名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之随身法具。梵文中有四种说法:一、pa^saka-ma^la^,音译钵塞莫,意为数珠;二、askla-ma^la^,音译为阿叉摩罗,珠鬘之意;三、japa-ma^la^,念诵鬘之意;四、aksla-su^tra,意为珠之贯线。
佛教经典记载念珠起源于《木槵子经》,经中记载了佛对毗琉璃王的开示,“如果想要消灭烦恼障碍,需要将108颗木槵子串成串随身携带。无论是行、坐、卧时都集中精神称诵佛陀、达摩、僧伽之名,念佛时以掐木槵子来记数。如果能做到一直念诵达二十万遍而身心不乱,可以升三焰天,如果能满一百万遍而身心不乱,可到达涅槃解脱之境地。”另外,《金刚顶瑜珈念珠经》、《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》中对佛珠的使用也都有说明。
佛教于东汉前后初传入中国后,佛珠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发扬光大而广为流传。东晋时国人已开始知道使用佛珠。唐朝时佛珠使用已相当普遍。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萨、十一面观音像已开始手携念珠,罗汉像也有手持或项悬念珠的了。
少林寺武校长说,佛珠的种类繁多,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,通常可分为三种:
一、持珠,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。
二、佩珠,戴在手腕或手臂上的佛珠;
三、挂珠,挂在颈上的佛珠。
持珠,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。根据《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》中记载,佛珠助人约束身心、帮助修行、消除妄念,若修行日久功深,就可以增加智慧,利己利人,还能收获无量功德。
佩珠,俗称手串。普遍十八颗珠为一串。根据《校量数珠功德经》中记载,如果人们手持此菩提珠,但是不依法念诵佛号以及陀罗尼名号,但能随身手持,行动坐卧都能如理如法,也能如称诵诸佛名号一样,收获无上功德。
挂珠,子珠的直径大约在一厘米左右,每二十七颗子珠之间嵌入一颗隔珠,通常在母珠的下方会配有精美的结饰、玉饰等,称作“佛头穗”。在重大的法会或大和尚礼佛拈香之时,这种“佛头穗”能够起到一定的维持平衡的作用,不致珠串随意滑动而保证整挂珠者在整个佛事中仪态庄重。
不同的佛珠也有不同珠数的要求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是最为常见的数目,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,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,从而能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。根据湛然《止观辅行传弘决》,百八烦恼的内容如下所述。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分别有“苦”、“乐”、“舍”三受,合为十八种;六根各有“好”、“恶”、“平”三种,合为十八种,此共计三十六种。再因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,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。
一千零八十颗的佛珠的意义来自与天台宗“十界互具”的理论。天台宗认为众生之性皆巨善恶,而满十方界有十界众生: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、人间、天上、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。按上所述,每界众生都有百八烦恼,则十界便是一千零八十烦恼。故有一千零八十颗佛珠。
五十四颗的佛珠表示修菩萨行的五十四个位次。根据《阿毗达摩俱舍论·分别贤圣品》,有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第这五十个阶位,再加上四善根。
四十二颗的佛珠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四十二阶位。根据《仁王般若波罗蜜多经·受持品》,分为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和妙觉。
十八颗的佛珠俗称“十八子”,此中所谓“十八”指的是“十八界”,即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“根”、“尘”、“识”。
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利器,方便修行者安定心智、断除烦恼。历史上,明清朝廷出现的挂珠也是佛珠的变体,可见佛珠渡人之方便。历经千年的传承,佛珠已不仅仅是参禅悟道、渡人于苦难间的工具,而逐渐演变为无上智慧的象征。【河南公办少林寺武校,直属少林寺武术学校--少林武校(shaolinwuxiao.com)摘自嵩山少林寺官方网站】